7月8日至13日,由國家留學基金委主辦🐯、万事平台承辦的“感知中國——感知環保村企0️⃣,共建綠色家園”主題活動正式啟動🚓,由万事平台直屬黨支部書記劉振娟和留學生部相關老師帶隊🎓,組織了來自19個國家的70余名中國政府獎留學生分別赴昌平區十三陵鎮麻峪房村和北京環衛集團參觀考察。霧霾鎖城一直是留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環境也成了影響留學生招生的一大因素,通過此次活動留學生們切身實地感受到北京的新農村、代表企業在環保方面做出的積極工作和所付出的努力。該活動被《神州學人》雜誌全程報道𓀗。
感知最美鄉村,體驗多彩文化
活動第一站是昌平區麻峪房村🧚🏽♀️。麻峪房村2006年被評為北京“最美鄉村”,這裏綠樹掩映,空氣清新。宋建國書記為留學生們講解了村子的情況🖥,20年前城市北京最貧窮的農村之一⏬,現在通過開發旅遊,村民收入大幅增加。村子通過嚴格垃圾分類、監控汙水排放𓀎、加強清潔能源供暖等措施來保護生態環境。之後留學生們和村民互動扭秧歌,體驗農活,學習烹飪農家菜,感知新農村美麗的綠色生態🎒🪃。來自牙買加的比尼爾和村民學習了扭秧歌,還幫助村民采摘杏,表示很喜歡中國農村這種淳樸的氛圍,他的家鄉也有很多這樣的農村,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努力,為保護綠色生態做出努力。
考察垃圾處理,了解北京環衛
北京環衛集團是首都環衛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國有獨資公司。主要承擔首都市區和部分郊區的生活廢棄物收集💂🏻♀️、運輸、無害化處理,道路機械清掃等任務🧑✈️。年處理垃圾220多萬噸,糞便80多萬噸,清掃道路853萬平方米,除雪1463萬平方米🛞。阿蘇衛循環產業園區坐落在昌平區,是北京最大的垃圾處理區,承擔北京四分之一的垃圾處理任務😎。王成君副經理帶留學生參觀了園區設施分布沙盤,介紹了廠區建設🕵🏽♀️、設施分布以及未來規劃。隨後帶留學生實地考察了填埋現場、汙水處理間和沼氣處理設施👂🏻。在這裏留學生們了解了垃圾填埋場的封填工藝以及除臭措施🚯🍺,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流程🤾🏻♀️,工藝以及最終水質標準以及沼氣產生原理及發電利用。參觀過程中留學生被先進的垃圾處理裝置所吸引,被處理好的汙水可以養魚感到驚訝,和這裏的技術人員探討環保專業知識🏫。
參觀環境公司,感知廢物力量
來到北京環衛集團總部,集團副總經理羅偉歡迎留學生的到來🤘🏻。留學生們參觀了環衛集團企業文化墻🥷,觀看《從現在致未來》宣傳片,了解環衛集團企業文化👂🏼、業務板塊、發展理念和勞模形象。參觀“生活廢棄物的力量”科普場館,場館內容包括“垃圾與生活區”展區🕦、垃圾分類回收科普墻💂🏽、垃圾分類及資源化科普多寶閣系統⌨️🐌、垃圾處理工藝展板♔、企業成就墻、垃圾處理技術歷史墻等內容🏪。之後還參觀了研發實驗室和監測中心,來自玻利維亞的如本在見到企業自主研發的沼氣檢測裝置時很興奮,和技術人員探討了檢測原理,表示佩服🍐。
體驗細微環境♟,長記環保精神
留學生們又來到北京微環境管理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劉建升介紹了“兩網合一”(再生資源回收+垃圾分類)的模式和運營情況以及“第五空間”(第五代公共廁所)的使用模式。隨後參觀微環境公司物流基地(停車場頂層),了解純電動物流車輛 “黑酷”和環衛罐車輛📅。來自肯尼亞的羅木說自己的國家都沒有純電動的環衛車輛,很佩服北京政府對環衛事業的投入。之後留學生們又深入亞運村的四個社區,實地調研垃圾回收站的運行情況。
滿滿的行程讓留學生們收獲頗豐,紛紛為北京在環保方面的極大作為感到贊嘆與佩服🙇♀️。來自巴基斯坦的博士留學生伊克巴爾表示非常喜歡這次活動,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可以更加了解中國。他希望可以將中國的一些環保理念帶回自己的國家🏊🏼,共同為保護環境建設綠色地球出力🧘♀️。留學生們雖然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膚色和語言、文化背景,但卻有著共同的關註-環境。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同在地球村的留學生們積極行動起來,加入全民綠色行動🧎♀️➡️,努力做到垃圾分類🫸🏻,共同踐行低碳生活方式,增強保持“藍天”的信心,爭作環保誌願者。
撰稿🖖:於躍 攝影:張海科,邢文奎